[廟前的四座石燈籠是當初遺留下來的]

 [鳥居]

豐田是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,豐田的信仰中心碧蓮寺[建於西元1914],前身為日人設立的豐田神社。當時設立的目的之一,是希望日本移民能從日常生活中培養敬神崇仰的精神,教化意味濃厚。194612月改名碧蓮寺,供奉釋迦牟尼、不動明王。19684月恭迎觀音菩薩、彌勒佛、地母娘娘、天上聖母、五穀先帝等諸神登殿恭奉,形成中、日神佛合併的一間寺廟。



一早拜訪幽靜的碧蓮寺,一路綠油油的田園引領我們前進,日本神社的標誌「鳥居」,告知碧蓮寺就在不遠處,石燈籠排列在廟前兩旁,最前面的四座為日治時期遺留至今,上頭的文字已經斑駁不堪,很難分辨。一處昭和十七年[1942]台灣總督長谷川清所設立的開村30周年紀念碑,還依舊保留著。


 [開村30年紀念碑]

[來此可以坐在樹下靜靜的回顧]
 

碧蓮寺往外延伸約500公尺才是人們居住的地方,寧靜祥和用來敘述這裡覺得挺合適,安靜的像一處世外桃源,似乎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離。廟宇鮮豔與一般台灣的寺廟相比毫不遜色,若不仔細觀察會讓人以為自身於一般廟宇的錯覺。

 
[廟前右側石狗]

[廟前左側石狗]

廟旁有一對石狗作鎮,右側石狗張嘴微笑[此為公],左側石狗嘴巴緊閉[此為母],兩者形成強烈對比。我一人走進廟內,雙手合十參拜所有的神明,沒有認真觀看我膜拜的是誰,雖然案前有文字說明,但是我與神之間應該不需要這般計較。


[樂捐的版面上顯示當初居住在此的日人還是不時來台回顧]

[廟內有多張經國先生拜訪時的照片]

我在廟旁右側的門後發現日本豐田會捐款的名單,當初居住在此的移民人不時回來懷舊的證明。寺廟內展示了一些經國先生身前來探訪的照片,在入門處發現倪文亞先生題的匾額,這些名字的出現彷彿時光倒轉,讓我重回兒時。


[看到這種特別的標誌表示到達豐田村-毎戶都有風車標誌的信箱]

[曬金針]

離開碧蓮寺時,熊爸讓我們在鳥居停留拍照,我望著筆直的相間小路,鳥居的對面似乎有東西召喚我,我漫步走去,兩顆巨大的麵包樹在風中搖曳,似乎與神舍有著相同的年紀,我拍下它後回來搜尋,我得到驚奇與不可思議的答案,也讓這趟碧蓮寺行程留下深刻回憶。內容如下
è
豐田裡村民權街的水溝邊,有兩棵高八十多歲的麵包樹,是居民邱美華的傳家寶,也是豐田的社區之寶,兩樹與碧蓮寺的鳥居相對,同時見證了聚落的變遷及政權的轉換。


[兩棵與碧蓮寺年紀相仿的麵包樹]

[豐田村的建築有些還保留當初的樣子]

此篇日記有感:
當我準備花蓮之旅行程前,小豬媽媽用心的寄給我兩本有關壽豐鄉歷史介紹的書籍,越看越忐忑不安,旅遊的心情有點受到影響。人文之旅與放鬆心情渡假,這兩者在我內心掙扎許久,後來我選擇坦然面對。也許我寫的日記有點制式化,那是我希望將歷史大略描述,然後再寫我所看到的景緻,無法寫的仔細,至少我盡力去做。在此感謝一路陪伴我們的熊爸與小豬媽媽,人文之旅倘若沒有他們的領導,這一路走來會是倍感艱辛,我由衷感謝。人文之旅未完待續~

鳥居(とりい屬於日本神社的建築物,有點類似中國的牌坊建築,用來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,算是一種結界。代表神域的入口。可以將它視為一種「門」。另外日本天皇的御陵以及日本的佛教寺院也有鳥居的建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