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10月份蘋果日報一角的圖文吸引我,上頭寫著有關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彩繪稻田的新聞。其實查詢之下四年前,苗栗縣政府農業局在該縣境有「米倉」之稱的苑裡鎮試辦稻田彩繪。當時,「苑裡」2個大字的稻田圖案,在地方引起轟動。偌大的稻田裡,綠色這一大片是台梗稻;黑色字體部分其實是紫秈稻排成的。 


稻田變畫板!這麼有創意的點子,是農委會苗栗農改場構想出來的,而 張素貞 博士付出最多心力。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稻米市場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競爭壓力,外國米壓境,國產品供過於求,國人食米數量又逐年減少,米真的不好賣了。 



不過,正因為這種種危機,張素貞才給逼出了這點子。2年前,她頭一遭向苑裡鎮農會道出「稻田變臉」的構想。當時,在場所有人,全傻了眼,搔頭無奈頻頻嘆:「怎麼可能!」
 




稻田彩繪,不是隨意想怎麼種都行,事先得沙盤推演,紙上模擬一番,抓出圖案定點了,然後才能實際下田繪圖、插秧,線條才能明確,影像清晰。單單
1公頃稻田,也需要勞師動眾幾十人;沒10天工夫,看不到成果。[摘自2003.10.09中時晚報新聞稿]


[藺草文物館外的雕像]

所幸有創意的人,才能有美麗的稻田景觀可看。若不經意經過只覺得稻田上了顏色,至於圖案可得從高處才能看清楚。我所拍攝的已算是退色的稻田,褐色的圖案似乎不見剛開始的美麗,不過獨特的巧思還是讓我駐足許久。關於彩繪稻田,我找到了比較能看懂的文字敘述。彩繪的材料是稻米,但是這種在來米的葉片是紫色的,農民得先將稻田打上格子編好號碼,根據設計圖一格格地插秧,因為紫葉米植株較稻米低,構成的圖案不僅顏色對比強烈而且有層次,成為最具特色的地景。


[從小鐵門拍攝蔡家古厝內部]

到苑裡山腳里尋找彩繪稻田費了不少時間,由於不知道彩繪的是哪處的稻田,讓我在苑裡山腳里逛了一大圈,後來是直覺告訴自己得去那裡看看,才發現彩繪稻田的地點。除了拜訪苑裡藺草文化館旁的彩繪稻田,也可以到藺草文化館參觀。不過那天我時間不足並未進入拜訪,路上巧遇戶外教學的學童,在充滿稻香的小鎮上,孩子騎單車穿梭於田間小路,我替自己的孩子羨慕起來,畢竟都市的孩子不太可能有騎單車到戶外活動的機會。



訪彩繪稻田前我到了山腳里的蔡家古厝去看看
建於清嘉慶末年,已有一百八十餘年歷史。看網路資料得知建材皆來自大陸,樑、柱全部由福州杉組成,由於古厝年久失修,樑柱簷壁己殘破不堪,但從建材及水車堵的造型,隱約可見當年風華。後代子孫似乎沒打算重建任其荒蕪,只能從緊閉的鐵門中觀看那古厝凋零的身影。


[兩旁護龍已坍塌]
 

若不是一篇稻田彩繪的報導,我想孩提時常來的地方,會讓我更顯陌生。山腳里恰是母親的家鄉,孩提時期這裡也有我成長的軌跡。而十多年未再踏入的地方,如今回味似乎顯得陌生。重提往事讓我心中充滿惆悵與些許無奈,寧可擺放心底,留取片刻美麗回憶。



關於苑裡的歷史沿革可參考此網址
è按我按我

苑裡藺草文化館
 
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七鄰一五七號 TEL 037-862141
山腳里蔡家古厝  進入苑裡山腳里即可發現指標。
看到報導知道苑裡有彩繪稻田,我只遲了半個月去,哪知道稻田退色,唉
相關報導可連結==>按我按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