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樣是汀洲路,一頭正熱鬧舉行偶像劇「美味關係」的簽書會,另一頭的這,冷清顯得有些死寂。一樣是位於熱鬧的台北市區,卻讓人有不同的感覺。
 

周六的午後,雲層厚重,空氣中夾雜著濕氣,但沒有下雨。我與兒子、
KevinJim,相約遊走寶藏巖,撇開那個曾經讓人爭議的共生聚落,這條路上除了停車、取車的路人,還真沒人往巷子裡走。沒來過寶藏巖的我們,不免有些小小懷疑,「那廟?是往這裡走嗎?!」前方一個老伯手提著水果,我們猜想跟著他走應該沒錯。本以為他是要去廟裡燒香,走到半途他往空蕩的球場走去,而寶藏巖也已在右前方出現。 


坐落小觀音山的寶藏巖建於清朝,為當時
大陸漳泉移民所建。到了民國1997年受到專家學者注意,去年紐約時報更將寶藏巖納入台北最具特色景點之一。第二次大戰台灣總督府在此駐軍,戰後僅有幾戶日治時期的採砂住戶與農家在此蓋違建居住。 直到1970年駐軍部隊撤除,違建移入人口增至兩百多戶。儘管台北市政府因整頓市容與其它原因計劃拆遷居民,眾多學者與住戶的奔走,直到市政府承認這裡的共生聚落為歷史建築,但是居民還是得遷移。

雖說拜訪的是廟宇,但不免會因見到那鐵皮隔離的住宅區,而想起那段抗爭、奔走的新聞畫面。不知是不是因為沒了居民,寶藏巖顯得更冷清,加上兩次的大整修,廟宇更少了點「歷史」的味道。除了一對母女忙著擺放祭品外,就屬我們幾個走馬看花的旅人。
 

我沒拍下寶藏巖廟宇,一點按下快門的慾望都沒有。腦子想著曾經住在違建區塊的居民,你們最後搬去了哪裡?而廟旁正在施工中的工地,之後會是什麼樣貌呢?
[2007.10.13]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