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滿潮時根本無法發現石滬地點,要不是有解說牌,可能還找不到啊]

[從外埔漁港往北走,看到最後一個觀景台,就表示已經抵達石滬群]

石滬存在這裡已久,以為這樣的捕魚文化只存在於澎湖,殊不知這樣的漁業文化離自己很近,完全遺忘它的存在。

從知道石滬在婆家附近到實際找尋,我嚷嚷了幾年,先生說不知道確定位置,上哪找?!偏偏老天爺眷顧這樣的呆子,某天我意外從電視上得知訊息,「盧」著先生當司機,出門找找去。

[退潮後石滬顯現]

老實說石滬的地點應該是明顯的,當地人完全不稀奇它的存在。我們在外埔漁港附近的村落瞎晃,不知不覺抵達石滬地點,猜想是冥冥中老天爺指引吧!先生把車停靠在有涼亭的一處河堤,我隨意的走上堤岸的觀景台,意外的遇見石滬地點。我一個人望著石滬,開心的大叫:「就是這裡,找到了!」這是第一次拜訪,石滬根本見不到,因為漲潮,只能憑著指標確定這裡有石滬罷了!我望著寬廣的海域,遠遠的一旁停著數台車輛,一群人忙著釣魚,早把這裡視若平常。

[照片中像田埂的地方就是石砌的石滬]

再訪是三週後,我們回婆家,走西濱經過竹南出海口時,先生突然迸出一句:「今天應該很適合去看石滬!」就這樣開著車,把我再帶到外埔漁港邊。我從石階慢慢緩步爬上堤岸,這次讓人更為興奮,因為退潮,石滬清晰可見,而且範圍好大、好大。

[拍照的是無人的地方,或許這側漁獲不多,右邊那側可是滿滿的人群,大家忙著撿拾退潮後的好康呢!]

[澎湖有雙心石滬,我們後龍也有啊!只是沒刻意圍成心型罷了]

早期的石滬是私人的,有規範管理辦法,要打契約,並不是這麼隨意就能砌一座私有,並且需要不斷的維護。海水衝擊下多少會毀損,必要時需要適時的修補,百年前的先人智慧,靠著傳承慢慢的保留下來。在涼亭上可以見到當時留下的契約辦法與管理規章,更有記載石滬的所有人與數量,早年存在於苗栗海域的石滬竟然多達22座,目前僅剩下「合歡」與「母乃」較為完整,其他的或許存在,只是無人維修任其傾倒吧!

[退潮後觀看石頭,充滿野生石蚵的影子]

[你說這個消波塊像不像擱淺的鯨豚啊]

退潮的石滬有許多當地居民前往撿拾漁獲,由於裝備不足,加上忙著回婆家報到,沒空多加研究,不過倒是有人很細心的記載了一切,底下連結供有心人參考。


後龍的石滬在哪?
抵達外埔漁港後往北走,抵達最後一處觀景台,即能遇見。(景觀台附近有雷達哦!)


描述退潮後的石滬,大王網誌 ==>我在百年石滬裡看見生存兩個字


從這裡認識石滬==>石滬漁業文化由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