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義民祭是場藝術與人文的大會師]

[神豬上的圖騰別具巧思,這隻上頭還有海豚的圖案]

網路的訊息寫著,上午八點開始交通管制,還好九點才開始,多了一小時的空檔,降低了可能面臨的塞車窘境。對於慶典上大神豬的電視畫面印象深刻,那是如何辦到的?豬頭在哪啊?這次參觀後,終於有了解答。

[豬頭在這裡,每回看電視畫面總是找不到豬頭的位置,這次我得看個仔細]

[擺好了神豬,準備供品祭拜]

清早跟大多數的村民一樣,帶著朝聖的心情,徒步前往義民廟。「義民祭」是客家人的大節日,每年舉行祭祀活動,追悼先烈義行,適逢農曆七月,廟前架起高達數丈的燈篙,招引孤魂前來享用祭品。

[這是今年得頭獎的大神豬]


第一次接近神豬,難免興奮,摸不著頭緒的我,看到第一隻就快快按下快門,先生拍拍我的肩膀,跟我說:「這裡也有!」往旁邊探探頭,發現賽神豬的車子分好幾列,心急的我,這下子終於懂得要慢慢的欣賞。

[絡繹不絕的人群,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神豬身上]

[這隻神豬上頭還有羊與鵝,十分特別]

神豬被拱在貨車後頭展示,車上裝了不少絢麗的燈泡與旗幟。一隻隻的神豬,隨著比賽的等級分開供人觀賞,豬仔的得獎等級標示在豬身上方,一旁還有縣長與縣議會議長頒給的獎狀,獎狀上頭貼著一隻金箔的神豬圖案,說明這是如假包換金豬。我喜歡神豬身上的圖騰,那些美麗的圖案是用剃刀慢慢修飾出來的,有點類似刺青,而每隻的圖案並不相同,猶如圖騰展示大會,更增添神豬賽的可看性。

[繼續看神豬,我特地為牠們而來]


義民祭除了神豬比賽,吃糖粥也是其中的一項傳統。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,吃糖粥除了充飢,也有驅寒之效,據說粥裡加了薑的關係。但在物資富裕的年代,糖粥悄悄的被米苔目、仙草與麻糬這些客家美食取而代之,現在排隊取用的民眾,已不再是為了充飢,而是希望食物下肚,吃了能保「平安」。

[除了賽豬,也有賽羊哦!只不過羊不比重量,而是比羊角的長度]

[今年得頭獎的羊角獎狀]

會場鬧哄哄的,隨著慶祝大典時間的接近,不斷湧入當地居民與遊客,連卡通人物派大星跟海綿寶寶也跑來湊熱鬧(笑),卡通人物是攤販手中的氣球們,它們的出現增添不少歡樂氣氛。看過神豬賽與羊角,原想進入廟裡觀摩,門口的老伯告知祭典快開始,裡頭人太多,希望就此止步。

[這裡有參賽的得獎名次與神豬.重量,後面貼著神羊比賽的得獎名次]

[我在一個神豬的供桌前發現了這個,內容就是述說的義民節的由來]

我心想既然進不了廟,那在廟外拜拜應該無妨。於是對著大大的紙糊鬼王大士爺合十祭拜,(回家查詢才知道他的身分,據說他是唐朝大學士林姜陽),應該沒問題吧?!因為我也看到許多人拜他(XD)。當祭典結束,大士爺也將隨之火化,象徵他帶走眾家兄弟,從此恢復平靜。

[吃甜食,感受客家庄的人情味]

[這裡也有麻薯分享]

一年一度的義民祭,除了普度活動、賽神豬、比羊角、起燈篙、吃甜食、鬼王大士爺,還有一項活動就是放水燈。放水燈是祭典前一晚的活動,準備好祭品,點燃水燈的蠟燭,放入水中順水漂流,藉以幫助好兄弟引路。

[鬼王大士爺,他頭上的神像是觀音大士]

[常常經過新埔義民廟,卻是頭一次前來拜訪]

義民祭如此有意義的活動,隨著世代演變,越來越不受重視,活動費用的「領調」也隨之變少,讓人憂心因後人的不重視而消失。猜想自己若不是為了看賽神豬前來的話,或許很難了解活動背後所深藏的意義。於是建議看此文前,先了解義民節的由來,將更能體會客家人的傳承精神。老實說當自己看到義民捨身護民保衛家園,除了不捨,更感到一絲絲溫暖,衷心期盼這樣的傳統慶典能淵遠流長。[2010.08.29]

[你看派大星也來了,開心的舉手打招呼]

[海綿寶寶也跑來湊一腳,笑得合不攏嘴]



義民節的由來[資料來源 核心義民祭 緣自清初保鄉衛土傳奇]

清朝初期台灣墾荒階段,常有盜匪亂民搶盜掠奪,客家庄男子就組團勤練武術抵抗外來侵犯,保護村中老弱婦孺,這些人在清代台灣三次重要的「抗官民變」中,犧牲的人就是義民。 

  這三次抗官民變,最早是康熙六十年即西元1721年朱一貴事件,再來是乾隆五十一年(1786)林爽文事件,以及同治元年(1862)在彰化發生戴潮春殺官為王事件。這些戰事使得全台各地組成義勇軍來保護家園及親人,其中以客家人最多,許多人英勇陣亡。 

  有史書記載,林爽文打著反清復明旗幟起事,但部下都是烏合之眾,軍紀不嚴,到處燒殺擄掠以致民不聊生,從諸羅(嘉義)一路打向北部,進犯淡水廳竹塹(新竹),新埔地區民眾為保衛鄉土,客家人、福佬人及原住民組織義民軍,與林軍血戰數月,收復新竹城,林軍流竄苗栗、大甲,後來清軍會同義民軍予以殲滅。 

  最後義民軍死兩百多人,骨骸散在各地,義民軍回師時,以牛車沿途撿拾手臂綁著黑布旗為信號的義民骨骸,準備運到新竹湖口安葬,但牛車經過鳳山溪到新埔枋寮時,牛隻不肯再前進,經焚香禱告擲筊請示,才知義民已選擇安葬地方,再請地理師勘驗確認為風水絕佳的「雄牛困地」吉穴,便把義民骨骸埋葬成為義民塚。 

  乾隆皇帝後來親筆書寫「褒忠」匾額頒給犧牲的義民,新竹仕紳又發起捐田、捐錢,在義民塚前建造「褒忠亭」,乾隆五十三年(1788)冬建廟,兩年後「褒忠廟」落成,從此香火不斷,廟方每年舉辦祭祀活動;後來,戴潮春事件犧牲的義民遺骸,則歸葬在義民廟的附塚。 

  道光十五年(1835),新埔義民廟選定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辦「義民祭典」,由當地客家十五個大庄輪值祭拜,隨著客家鄉親轉向各地墾植發展,義民廟也分香到全台各地,如今已有三十九座義民廟,義民祭成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,許多縣市開辦客家文化節也以義民祭為核心,搭配系列文化活動,繼續流傳客家精神。

關於大士爺

2010義民祭介紹

更多照片分享 請按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