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冷冷的天,喚醒熟悉的味道]

不知遺忘幾個冬至,總覺得這是阿嬤年代的記事。有她才會記得這天要祭祖,要吃湯圓,阿嬤走了之後,幾乎不太記得這些節日。即使電視廣告偶爾提醒,我都視若無睹,當上媽媽後依然如此。

阿嬤會在冬至即將到來時,買上幾斤糯米自製。光是磨米、壓制漿糰,就得耗費一天的時間,可見對冬至這節慶的崇敬。而我,也許是最近休假養病,時間緩了腳步,突然想起冬至將近,想起這個屬於阿嬤的日子。索性換上衣服,上趟市場,買些湯圓與食材,為自己與家人煮一鍋暖呼呼的湯圓。


阿嬤的湯圓,有甜、有鹹。祭祖是甜的,阿公也喜歡吃甜的,而家人習慣吃的是鹹湯圓,尤其是俗稱的客家湯圓。客家湯圓內無餡料,看似平淡無奇,卻有濃郁的節慶意義。搬來台北之後,湯圓變了,內包餡料,大夥稱它「鮮肉湯圓」,口味上並無客家湯圓美味,了不起只是多了內餡,無論內餡如何改變,還是不敵熟悉的香氣與味道。

於是我決定過我的湯圓節(不照譜,就是不想冬至這天才吃)。


準備食材如下:湯圓(無內餡)、韭菜(平時使用茼蒿,近期產量少,農藥過量也是問題,故不採用)、芹菜、香菜、蝦米、香菇、五花肉、油蔥。

煮湯圓好像沒有特別的步驟,只需記得將湯圓與湯頭分開熬煮,待湯圓煮熟之後再與湯頭混合,如此一來湯頭比較清澈,不會呈現渾濁狀,待煮熟起鍋時再加油蔥,更添美味。嗯....大概就是這樣!
arrow
arrow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