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都江堰右側的廟宇,都江堰的入口處從左走,還蠻遠的]





[青城山]



[寶瓶口-有「離堆鎖峽」之稱]



[都江堰的外江]



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興修水利,建造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,使成都成為「水旱從人、不知饑饉」的天府之國。天府之國原指土地肥沃、物產富饒之地,而今儼然已成四川的代名詞。



[二王廟前的安瀾橋]



[魚嘴]



[離堆]





外子去年拜訪四川參觀了都江堰,時間已過一年,我問起都江堰的神奇之作在哪?他老兄忘得挺快,即使有照片輔助回憶,領隊當時也有解說,不甚了解的我只好透過Google大神搜尋,二○○○年十一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,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的都江堰,是如何的建造出至今仍能灌溉四川平原的重要水源。



[在臥鐵噴水池兩旁有雕像,都是歷代對都江堰整治有貢獻之人]









[選擇幾位人士貼一貼,外子可是拍了十來個,老實說知道的沒幾個]



都江堰位於道教發源地青城山旁,四周圍繞許多道觀。外子十分認真的拍下所到之處,跟著照片的排序觀看,我似乎也去了趟都江堰。另外子還告訴我,李冰並沒有兒子只有女兒,那個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只是個傳說罷了!



[千年銀杏木]



[許多銀杏樹]



[臥鐵-用竹簍編織、鵝卵石、木頭抵擋水流之用]





[位於都江堰下游的南橋]





以下都江堰資料擷取自新紀元周刊
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奇觀





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份為都江堰渠首工程,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。渠首又由魚嘴分水堤、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。李冰父子建都江堰,材料都是取自現場,為了分岷江以取水,在河中,以四川產的大竹子做成竹筏,盛山上取來的大石沉在河中,稱為「分水魚嘴」。分水魚嘴的西方,流有岷江百分之六十的水量稱為「外江」,仍屬於岷江主流道;分水魚嘴的東方稱為「內江」,引百分之四十岷江水,進入寶瓶口。



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,在坡度較緩處,鑿開一道底寬十七米的楔形口子,峽口枯水季節寬十九米,洪水季節寬廿三米,此即寶瓶口引水口。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,具有引水和控制進水的作用,是內江能夠「水旱從人」的關鍵水利設施。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,有「離堆鎖峽」之稱,屬歷史上著名的「灌陽十景」之一。



飛沙堰是中段的洩洪道,有排洪和排沙的功能。因而,都江堰水利工程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、自動排沙、自動排水和引水的難題,收到了行水灌田、防洪抗災的功效,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觀。







arrow
arrow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