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跟網友餐敘,說盒子的網誌都似乎寫古蹟,連留言的網友都說盒子開始考古,我有點啼笑皆非,其實我只是對古蹟有興趣,我這個人有時神經質,當我喜歡、我想,有慾望的時候,我常常是馬上動身的行動派。日記上會寫什麼,我自己也不清楚,只是最近開始欣賞古蹟之後,發覺古代的藝術真的有意思,就在那一磚一瓦間透露出訊息。



今天寫的這篇是上個月,盒子去四角坪山尋桐花發現的,一個建於西元
1883年的節孝牌坊。當我仔細看的石碑上的內容,與旁邊的說明,不禁讓人動容。先說它原來的牌坊位置,它本來建於上一篇寫的文昌廟旁,但是由於西元1909年道路開闢,它被遷移在苗栗的天雲廟邊,後來西元1979年廟宇改建,它再度被遷移至現在福星山的位置。


至於讓我動人的故事,網路上也是可以搜尋到的。我大概簡述,這座牌坊的主人為賴四娘,享年
83歲。她從小與新竹縣舉人劉獻廷長子劉金錫指腹為婚,當她14歲時,丈夫過世,她堅守「烈女不嫁二夫」古訓,矢志守寡。小叔為舉人劉金壁後來將自己的長子過繼給賴四娘為嗣,以延續兄長香火。她撫育小叔的孩子如親生子女,於是牌坊上頭可見題字「十四齡節義守閨門,無慚一家忠義;七八載孝名傳史冊,增色兩代功名。」[兩代功名的意思是指,她的公公與小叔先後中舉人,世人敬稱「雙舉人」]

 
賴氏節孝坊,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。四根柱子形成三開間,也就是有三個穿越的門洞,中間最寬;屋頂分上、下兩層,具有三個簷樓,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了解?!台灣目前牌坊大都是這樣的形式居多。翻閱古蹟入門手冊我還有個小發現分享,就是牌坊的大小規模,其實是跟當事人的財力有關。因為官方核准建坊,通常補助三十兩銀,發由當事人自行建坊,但是各家財力有別,牌坊的豪華程度自然不同。甚至有不少受旌表者,因為經濟能力不足無法建坊,所以民間建坊數量,遠不及實際受旌表者多。

 
全台目前保留的牌坊有七座,分布於台南、大甲、新竹、台北、北投、苗栗等地區,盒子至今只拜訪了兩座,如果有機會拜訪的友人,當你走過這些古蹟,不妨靜下心來仔細觀看,許多動人的故事就在一磚一瓦間。

 
十四歲那年的妳,會像這位賴四娘一樣嬤?!那時的我可是愛玩的年紀,懵懂無知。主角在漫長歲月中,獨立扶養不是自己生的孩子,我想那段歲月艱辛,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。在這牌坊的對面不遠處,還有一座「陸軍第二九六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塔」,有順路經過可以看看,至於史蹟就看紀念塔上寫的吧!這附近還有福星山公園可以走走,這可是紀念抗日英雄羅福星命名的。
 

賴氏節孝坊:位於苗栗市大同里福星山苗栗段七六七之一七地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