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[可愛的包裝讓人捨不得拆開]
上週五收到來自天下雜誌的分享,一本名為「掌生穀粒」的書籍,隨書附上一包用牛皮紙包裹的白米。
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米,名為「飯先生」。白紙做成的環帶,用毛筆寫著飯先生的履歷。它來自台東德高里阿美族,堅持只做八十五分的稻米人范先生。「范」先生很自然的與「飯」畫上等號,想必就是「飯先生」名稱的由來。

「掌生穀粒」一書,是我有史以來閱讀最快的書籍,花東綠油油的稻田封面,是讓人忍不住想快速閱讀的動力。此書緣起於作者收到婆婆於台東寄來的三十公斤米。沈甸甸的米該怎麼分送吃完?到最後因為好吃,大家一起叫米購買。
「第一包米的奇遇」,簡單有趣的語調,讓人不由自主的把文字演化成生動有趣的畫面。從尋找好吃稻米到最後決定紀錄農業,分享來自大自然的感動,是「掌生穀粒」孕育而生的主因。
以前總以為務農者是富有的,一望無際的農田,彷彿是豐收的表徵,卻不知農夫是得靠天吃飯的。去年有幸參加幾次水土保持局舉辦的活動,從台南到高雄甚至到花東,慢慢的走入農家,體驗農村生活後,才發覺「農夫」實在是辛苦的職業。不管天候,得每天巡田,遇上天災或是病蟲害都沒個準,不論何時都得耕作,十足吃力的工作。

我很想用「憨」字來形容務農的人,卻又不捨這些憨人的耿直,沒有他們的憨,哪來桌上的美食佳餚?「掌生穀粒」一書,我想起無米樂的崑濱伯,書中紀錄不少散佈台灣角落,真誠與憨厚的農人。為了大自然,堅持不灑農藥;為了米飯好吃,堅持收割後多放兩週才碾製。不同農夫的個性與堅持,讓掌生穀粒的稻米各具特色。
有機會我很想嚐嚐作者提到的第一包「姨丈的米」,據說是會讓人遺忘菜色的好米。什麼飯能讓人好吃到忘了當天的菜色,這麼誘人的感覺,讓人蠢蠢欲動。只是送來的「飯先生」還躺在廚房一角,懶惰的我最近沒開伙,尚未有機會讓飯先生發揮美味關係,但我堅信它一定很可口,趁著新鮮,打算這兩天就來嚐嚐。
附註:掌生穀粒的米,是下單購買才碾製的,採用牛皮紙包裝,新鮮自然哦!
關於掌生穀粒一書可於各大書店買到
米的旅行-掌生穀粒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udo_apple
掌生穀粒網站
http://www.greeninhand.com/shop/
飯先生的德高部落
http://www.greeninhand.com/shop/news_product_info.php?newsid=27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