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縣旗山,原稱「蕃薯寮」,因為初期移民築寮於此,並從事種植蕃薯,所以稱為「蕃薯寮」。民國九年,因其東北方有旗尾山,狀似清代蛟龍旗,所以改稱為旗山。民國三十五年四月改為旗山鎮。
某天週六中午到達這個從電視節目中得知的老街,老街上的人群很少,雖然到處都是店家,卻看不出熱鬧繁華的景象。旗山農會旁,賣蜜餞零食的小販還正擺攤,另一旁的攤販卻忙碌的收拾,打算收攤走人。我似乎錯過清早的市集,只能在老街漫步,欣賞另一種建築的美景。
這裡與新化老街不同,只有一列牌樓,同樣是仿巴洛克式建築,新化老街每一棟房舍都有不同變化。而旗山老街每一棟看似相似,但牌樓的山牆雕花卻見不同的美感。牌樓山牆刻著店家的姓氏或是店號,姓氏旁的雕花一間比一間獨特,乍看以為相同,仔細觀察發覺,那是匠工的另一種心思,在雕工上所下功夫。每一牌樓彷彿一幅畫,每一幅畫都是不同的風景,讓人看得目不暇給。
旗山早年製糖業發達,帶動了市街的繁榮,老街的街屋就是因糖業的開發而紛紛建於西元1920~1930年間,率先由當地富豪望族吳家建造,而後一般人才陸續開始建造。話說圓拱型石造亭仔腳為老街的主要特色,可惜我來去匆匆沒法仔細瞧瞧,只拍下一間間巴洛克建築,還有那美麗的雕花牌樓,作為見證。
臨走前我拍下旗山鎮農會,農會創於民國三十五年,三層式磚造洋樓,正面立二方柱,柱身洗石子打格;二、三樓則立柱設廊道,柱身為洗石子,側面貼淺色面磚裝飾,算是旗山鎮古老建築的地標。我拍下回來觀看,發覺三樓外廊屋簷有築巢的燕窩,多的讓人訝異。我想這肯定是個有福氣的好地方,才能讓燕子也樂於在此棲息。
旗山由於蕉業沒落後日漸衰退,人口外流商業也難有發展。觀光客常過門不入,所以旗山的觀光到現在還是不如其他縣市。如果有機會經過這裡,不妨來一趟老街之旅,看看文史工作者對家鄉的用心,欣賞日治時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情,感受昔日繁華的製糖小鎮所製造的獨特冰品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