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[新化鎮民權街27巷的九牧堂]


想多待在這裡一會,一扇藍色系斑駁木門吸引著我的目光,喜歡鄉下人的古意與誠信,門兒隨手用條鐵線圈門環,這樣就徹底心安的出門去,真是放心。如此景象,大概只留存在這麼純樸的市井街上。


[隨意的圈著鐵絲,真是放心阿!]

藍色的木門很特殊,搶眼的色調,讓人想不多看幾眼都不成,上頭寫著「九牧堂」。網路查詢九牧堂的來源得知,唐代時,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,被授太子詹一職。他先後娶三位妻子,三夫人後來生了九個兒子,9人後來都做了州刺史。由於州刺史又稱州牧。兄弟九人合在一起,正好是"九牧"門庭顯赫,世人敬仰,這支林氏遂以「九牧堂」為其堂號。

在異鄉遊蕩如果有多餘時間,不忘隨意悠遊其中,哪怕只能多待一小時都好,喜歡從小地方體會不同的人文。偏愛看古厝的我,看完新化老街依舊不過癮,循著來時路,回頭看看紅瓦厝也不錯。


[這裡的三合院都保留著傳統的木門]

在中山路上一間「太原堂」遠遠的吸引我的目光,雖然只有正廳保存,感覺得到當初的莊嚴肅穆。雖繁華過盡,美麗依舊。讓我不忍離去的多望兩眼,屋舍旁已坍塌,露出歷史的軌跡,能保存這樣算是厲害了吧!


[堂號太原為王氏或是溫氏的人家居住]

[房舍露出毀損的痕跡]

南部的紅瓦厝搭蓋方式顯然與北部不同,主樑採用木頭,瓦片的部份幾乎都用竹子支撐,日積月累逐漸不勝負荷,許多古厝慢慢凋零,似乎也不想維修保存,越看越覺得可惜。


[新化鎮不時可見這樣的場景]

閒逛中遇見新化的街役場,於日據時代的新化街役場,即當時新化街的行政中心,台灣光復後更名為新化鎮公所。該建築仿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戲院式樣設計,結合西方與東方的建築技巧,為彰化以南僅存之街役場建築,於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票選中榮獲全縣第三名,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,其在歷史上及藝術上,皆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


[新化街役場]

新化街役場在新化鎮公所遷移至新建大樓之初,一度被變更為興建停車廣場用地,而面臨被拆除的命運,幸經鎮公所與關心新化史的地方人士,多方奔走與陳情交涉之下,而得以保存下來。於八十九年5月間動用數千人配合精細的移屋技術,進行了「乾坤大挪移」將之移至鄰近的新化果菜市場旁,並成為新化的產業文物館暨遊客導覽中心,此舉為新化人的光榮與驕傲。





當時這個遷移活動經由媒體廣泛地報導之後,其不僅僅是地方盛事,更是舉國矚目的新聞事件,吸引多方熱情民眾參與助力,在眾人拉動古厝之後,再借助起重機,耗時二十多天,行經三百多公尺,才得以推到預定點,現經整修雖已非全然舊貌,卻足以讓人憑弔思古之幽情[摘錄農業易遊網]


 

曾幾何時也住過這樣的小鎮,只是長大後搬離小鎮到了大都市。當我遊走在新化的街道時,似乎又嗅到孩提時小鎮風情的氣味。只不同的是,這裡多了處處吸引人目光的古樸三合院建築,然而這樣獨特的美麗小鎮,似乎已不多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盒子 的頭像
    盒子

    盒子家的生活點滴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