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[鍾家古宅]

鹿寮坑這名詞台灣有好幾處,據自己所知就有三個,不得不寫清楚,這篇記錄的是新竹的鹿寮坑。相傳兩百多年前先民來到此地開墾,發現梅花鹿成群棲息在此,就在小溪流旁搭蓋草寮茅屋獵捕野鹿,於是被稱為鹿寮坑。


[桑椹]

去年初次拜訪,那回之後深深喜歡上這裡,有豐富的自然生態,賞桐花的秘密小徑,讓我對這裡產生莫名喜愛。若不是客委會的賞桐路徑有她還真想保留不寫,讓這裡可以一直保留屬於她自己的美麗境界。再訪為了桐花探路,順便拜訪其它景點,於是一大早就此報到,展開半日遊行程。

 
[橙花]
 

鍾家昔時擁有面積廣大之茶園,為經營管理茶園,聘僱許多長工協助種茶、採茶。為解決員工住宿問題,依山勢而興建高達二層樓的三合院建築。此屋建造於民國初年,至今已有八、九十年歷史,民國四十年間右側橫屋曾經整修,其餘仍保留原貌。

 
[鍾屋]

停車後我跟兒子,小心翼翼往鍾屋前進,屋旁是廣大的橘子園,往裡走才是鍾屋古宅。不知是否有人居住,鍾屋鐵門關著,好奇想往旁邊小徑進入探究,擔心內有人居,又有惡犬,想想還是園外張望,看看便罷。如此建築有如歐洲古堡,讓人難以窺探,隱密性極佳,多了神秘感。屋外幾株桑椹,結實纍纍不見採收,吸引人採它幾顆。雖色澤鮮豔,卻是酸得讓人不敢領教。屋外的橘子園正值花期,純白潔淨,不忍多看幾眼。

 
[三元宮]

三元宮奉祀,天、地、水三官(堯、舜、禹),沒有華麗的外表裝飾,只有裊裊的香煙,典型的山中廟宇,感覺存在歷史久遠。離開此處我們找尋地圖上的鄒洪將軍故居,繞了幾回不見蹤跡,差點意外落入坍方小徑,山中居住人少,路況不明,只能自求多福。不見拜訪的將軍宅,卻見田屋炭窯的指標,不假思索便把車往那頭開去,這一去拜訪,可被嚇了一跳。

 
[炭窯旁搭建休憩區一景]

往田屋炭窯,只有一條路逕,以為往內行駛,即可到炭窯,事實正是如此沒錯。往炭窯是上坡路段,車子往山坡行駛,發覺路上有大石頭阻擋,不能迴車的情況下,只能慢慢的將車往後退回平坦處。當車子緩慢退後停妥,不知從哪裡跑出一位婆婆,一直大聲問著我們,「你們看什麼?」(話語重複)。由於態度極不客氣,嚇得我直說「看桐花」的字眼。(當下原有賞桐花之意,附近有不少開花的桐樹,只是不知如何上山)。

 
[炭窯]


[用土封住的洞口]

她說「看桐花?現在花沒開,你們過十幾天再來吧!」我勉強微笑跟婆婆說「喔!謝謝!」轉頭跟先生示意開車走人,婆婆又冒出一句「你們不看炭窯阿?石頭砌成的喔!很難見到的。」想著走也不是,不看也不對,我跟先生說不然我們去看看吧!

 
[豐富的菌類]

婆婆應該是炭窯的主人,她走在前頭看似帶路,卻一點也不理會我們。我們自顧的走到炭窯邊張望,炭窯目前用泥土封住洞口,先生告知這炭窯還使用著,目前燒炭中。炭窯旁有許多菇類、筆筒樹,屬潮濕區域,那些菌類真是少見。炭窯附近有百年大樹,正施工搭設木頭桌椅,以後應該會開闢成休憩區,除了樹木還有池塘,一旁更有樟樹茂盛生長著。只能說這裡的生態豐富,連樹木都顯得有靈氣。

 
[婆婆的背影,照片上的山坡處也有一棵大樟樹]

我們緩步走回停車處,婆婆問我「從哪來?」我順著她的語調,用客家話回應「我們是台北來的。」婆婆一聽態度大為轉變,她見桐花盛開,用客語說「再過兩三天,桐花一定會更美」,還問我要不要去屋內喝茶。突然覺得人之間的隔閡,像一道堅固的牆,卸下攻防,溝通變得極為簡單。或許是居住山中的關係,對外來的人總有些警戒,知道沒惡意之後,一切顯得自然平常。

 
[離開老婆婆家的小路遇見桐花飄落的身影]

被婆婆態度嚇到的我,離開時感覺輕鬆多了,感覺之後的行程會很美好。在離開的路徑遇見桐花飄落,走了一趟護漁小溪,輾轉才到秘密小徑探尋桐花。在小徑裡遇見更多生態的之美~未完待續….


[護魚小溪,水質清澈]


[去年兒子在護魚小溪玩耍的照片.一旁白色狀都是飄落的桐花]

交通一:東西向(68號)快速道路-芎林/二重埔出口下(往芎林方向),過中正橋後右轉120縣道(往竹林交流道方向)直行至五龍口(五華工業區入口)左轉進入鹿寮坑,前行約三公里即至華龍社區活動中心。

交通二:北二高-竹林交流道下(竹東方向)接120縣道直行至五龍口(五華工業區入口)左轉進入鹿寮坑前行約三公里即至華龍社區活動中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盒子 的頭像
    盒子

    盒子家的生活點滴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