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覺得自己是城市鄉巴姥,居住台北
10多年,很多地方竟沒去過,最近週六我背著相機帶著兒子,慢慢走訪這些耳聞但陌生的角落。

昔日的酒廠化身變成文化園區難得可貴,寬敞的空間替都市人找尋一處可以歇息的角落。藝文活動的舉辦也讓空間得以利用,豐富了大夥的視覺與想像,暫時忘卻壓力的好地方。
 

只是初訪的印象有些驚訝,荒廢的建築空間被塗鴨任意作畫,不討論此舉讓建築物變得美麗或醜陋,只覺得古蹟被如此塗鴉破壞了保存的意義。創作原本是件美好的事情,把建物當畫布是否得宜?是否符合?塗鴉者或許沒仔細考慮。

古蹟之所以要保存,是希望後人能把先人的智慧結晶再發揮。很多建築看圖片無法理解構造,不能得知先人採何種材料砌成,唯有從保留下來的古蹟去研究、瞭解,從細微中發現大智慧,那才是保存古蹟的真意。

關於華山文化園區的歷史附註如下:
 

華山園區原本是日治時期
(1913)興建的酒工場,以清酒為生產主力。192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酒專賣制,收購酒場改稱「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場」。戰後,國民政府將原專賣改為公賣,台北酒工場改稱「第一酒廠」。

[列為歷史古蹟四連棟,原為紅酒貯藏倉庫]

經過多年環境變遷,原為市郊的酒廠慢慢變成市區精華地段,加上製酒水產生污染,於是酒廠遷移至林口。
1977年酒廠變身為華山藝文特區,2003年廠區內高塔區、煙囪、烏梅酒廠指定為古蹟,四連棟、米酒作業場則登錄為歷史古蹟。

華山園區命名緣由,紀念日人治台的首位總督樺山資紀,日治時期市區計劃將台北酒工場一帶劃為樺山町。
[摘自台北古蹟偵探遊]
  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