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花蓮港]
隨著趴趴走的行程中,對於過去的史蹟總有些難捨的情感,總是希望找出些屬於它的故事,不管上網也好,翻書也好。這種執著越老越顯得固執,越來越顯現於自己的日記上,也許就是這般的頑固,深深的打動小豬媽媽一家人的心。當我踏入花蓮這片土地時,他們絞盡腦汁,希望能帶我去看不一樣的花蓮,就在行程的第二天,熊爸帶著我們到一處大夥都知道的景點,找尋一段被遺忘的故事。
到過花蓮的人都知道有個南濱公園,沿著南濱公園往北走是北濱公園,而後是花蓮國際港。這裡規劃了長長的自行車道,許多人到花蓮總是在此乘著風,騎著鐵馬,遙望這片藍藍的海域。然而一般人鮮少知道北濱公園這段腳踏車道,以前是條鐵道,一條從花蓮港到車站的鐵道。當初在這裡有一座車站,它的名字就叫作花蓮港車站[或花蓮港簡易站],它的位子約莫是在現在的「鳥踏石亭」區塊。
[江口良三郎石碑]
鳥踏石亭往北左側的草叢旁能看到一個石碑,石碑的文字被人惡意的用水泥塗抹,上頭的字跡模糊不太能分辨,不過亦能得知是當初極力推廣建設花蓮港的廳長江口良三郎,據說當初他想極力建造花蓮港,但是日本政府對開發後山並不熱衷,他終日漫步花蓮海岸邊,抑鬱而終。石碑是為了紀念這位花蓮港之父,但是仇日的心態讓這塊石碑冷落的棄置一旁,一般人並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鳥踏石亭其實還有個故事,當初這裡是一個漁村,大部分居民靠海維生。原本花蓮港的位置在南濱,日據時期因為日本政府決定開發花蓮,因而在「鳥踏石仔」漁村北側開築花蓮港口。西元1989年,「鳥踏石仔」漁村在政府擴建花蓮港口的政策下,全村搬遷,於是成為歷史名詞。
[熊爸認真的跟盒子介紹石碑的歷史]
記憶的花蓮港,矗立佇東防波堤堤頭,稱「白燈塔」,多年來已成為花蓮人的精神地標,鳥
踏石漁村佇西防波堤,堤岸與白燈塔隔航道對望。1980年6月因為花蓮港第四期拓建工程之需
,白燈塔被迫炸燬,自此走入歷史。現在的花蓮港附近的台灣肥料與亞洲水泥工廠,在日據
時期一個是鋁工廠,一個是鎳工廠,這些工廠製造當初生產武器的原料。日本先從南洋將鋁與
鎳的原料運到花蓮港,然後在花蓮提煉,提煉後再從花蓮港運回日本。二次大戰,美軍曾轟炸
花蓮港藉以打擊日本,也顯示花蓮港在當時的重要性。
這些故事對於外來客的我們顯得遙不可及,當熊爸帶著我們到這裡找尋車站與紀念碑後,我在
網路上無意間發現這個被遺忘的漁村與其他故事時,心中不免感慨。熊爸說學長已經70多歲, 希望後人能知道一些花蓮的歷史,某天帶著他與其他夥伴一同來這裡,尋找這些點滴記憶。當
熊爸道出這段故事,我感受一種傳承的任務就在當下無形中傳遞。
透過電腦敲下一字一句,為了傳承我寫了下來。雖然漁村與白色燈塔的記憶已遠離,但是依舊
能坐在鳥踏石亭吹著沁涼海風,遙望湛藍海洋。那故事呢!…可以暫時擺在記憶深處,但別忘
了要一直、一直的傳遞下去。
PS:日記照片感謝wisely提供。
關於鳥踏石仔村的故事可參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
文章張貼不順利,觀看造成不便,請見諒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