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森阪」一個日據時代的名字,保留著日式風格建築的山林,日語發音「摩里沙卡」,台灣光復後改稱森榮。1939年8月,日資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在此成立砍伐事務所,以林田山為名,之後就通稱「林田山林場」,居民依舊習慣稱摩里沙卡。
去年花蓮之旅,到萬榮車站附近尋滿妹豬腳,卻遺忘到林田山看看傳說中的小九份,回來時懊悔不已。今年這個遺憾,在踏入之時獲得彌補,也滿足內心另一種渴望。
進入林場,眼睛所見是保留完好的日式建築,黑色的屋頂,寧靜的巷弄街道,讓人有置身日本鄉村的錯覺。文化局、文史工作者與當地居民努力維護下,讓昔日風光的林場宛如當下自然呈現。我說不出對這裡的感受,也許昔日的感覺淡了,嗅不到那一絲絲的氣息,不過對於這些用心的保留,是感動、是愉快、是難忘的。
福利社與米店靜靜的佇立一旁,檜木建造的中山堂裡,滿是林田山居民緬懷往昔的照片與圖畫。照片中我似乎看到與家鄉出礦坑相同的記憶,眼裡看著林田山昔日孩童的合照,腦海想著的卻是姊姊們在出礦坑唸書畢業的照片,彷彿如出一撤。大概台灣的各個角落有太多相同的日本色彩,就算我身在花蓮,那種感覺還是不曾改變。
展示館裡昔日的用具陳列,鍋、碗、櫥櫃、舊式紙鈔硬幣、電話交接箱、伐木工具、、、,多的讓人目不暇給。角落一旁幾個人高興的完成任務,拿起319鄉護照快樂的蓋下印記。而我則是停留在黑膠唱片前,回想人生的點滴軌跡。童年拿著黑膠唱片,幫媽媽撥放悠揚樂曲,拿著一元紙鈔,買下孩提時口腹之慾的快樂、、、太多太多的回憶,悄悄然地在腦海裡播放。
文史工作者努力讓這裡再現昔日風華,衷心期盼能得到更多人們的肯定。興盛時期千人繁盛的伐木林區,當不再伐木後,絢爛歸於平淡。摩里沙卡的寧靜、美麗很難用文字形容,我拿起相機努力拍攝。每張照片代表著我看到的美麗與悸動,還有繁華落盡的那一份淡淡哀愁。
[巧遇鄰長家散熱系統噴水,像下起毛毛細雨]
在林田山拍下許多照片,僅選20餘張分享,可連結照片簿分享。
關於林田山可參考CTIN台灣旅遊聯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