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附近的居民週日常來這裡走訪]
去年的一張交通罰單結下不解之緣,一直惦著非得再來一趟,我要看清楚大宅院裡的雄偉規模。一樣是從南北上,只是這次到達彰化早了些。我想應是老天爺的安排,經過彰化的那天碰巧是週日,益源大厝開放入園參觀的日子。
[懸魚]
那次頑皮的攀爬圍牆,結果陳家憲哥的意外留言,大呼不可思議,網路的神奇常讓我感到驚喜。本來憲哥答應讓我這不速之客有空能再訪,願意親自打開陳宅大門讓我入內看個仔細。那時陳宅尚未對外開放,而我想去的時間又總與陳大哥相左,當能再訪,已是對外開放之際,我也不好與陳大哥相約,決定自己找一天走訪。
[柱礎]
喜歡藍天照映紅瓦大厝的感覺,讓大宅第的線條美感得已延伸,光影變化得已顯現,氣勢磅礡自然不用言喻。工匠的手藝在走訪間得以品味,只是發現大宅院遠看似很美,細看已全非。傳說中的斥資維修不知用的是什麼工法,速成間有些含糊帶過,原始之美消失殆盡,讓人不勝稀噓。
好像是積木的拼湊遊戲,缺了這塊虛擬一塊補上,新舊之間得不到原始平衡的美感,不知捐出宅第的陳家人想法為何,是否與我有相同的不捨。維修看似保存了大宅,也在維護後失去了它最原始的風華,內心一陣酸楚。幸好幾處尚能窺視當初的風貌,門楣上的繪畫詩詞,沒有經過摹擬,還依稀能見到原始風貌,雖然色彩淡薄、斑駁,那種自然才是真的。
[後院的楊桃花]
[過水廊旁的井]
在國外修復古蹟,除了考究還得有學者參與。反觀台灣截然不同,只想快速的修復,至於工匠與工法,好像只是形容詞。因為找不到傳統的工匠,就隨意修繕,能交差才是要事,是否傳承了先前的技法,也沒人在乎,漸漸的古蹟維修成了可怕的事情,想看古蹟得在沒維修前看,因為日後肯定不同,很少不走樣。
大宅內的彎曲廊道,道出了富豪之家的宅院遼闊,也顯現了人丁興旺的象徵,沒有親自走訪,很難體會俗語「大厝九包五,三百落二門」的宏偉氣魄。雖然不滿部份修補不盡人意,但仍感恩陳家後人捐宅善舉,讓喜愛懷舊之人得已探索先人流傳的智慧,一窺大宅門的絕代風華。[2007.08.26]
觀看更多馬興陳宅照片è按我按我
關於益源大厝è益源古厝
- Oct 16 Tue 2007 08:31
[彰化]益源大厝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