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10巷1號]

清初,廣東惠州陸豐縣的一個小村落裏,有個夫家姓范的婦人,丈夫不幸去世,無力撫養孤子,只好再嫁姜姓人士。孤子在姜家長大,姜家無所出,孤子感念繼父的養育,成家之後,打算讓自己的孩子冠上姜姓,但五個孩子,幾個姓姜,幾個姓范好呢?最後乾脆讓五個孩子冠上「范姜」複姓,成了百家姓外的一姓。乾隆初年時,這五個兄弟先後來到台灣,在桃園新屋建造了有名的「范姜古厝」。


[110巷2號]


承繼姓氏是漢人庶民社會中最大的報恩。而繼承姓氏背後的最大意義應是讓該姓氏的香火不斷,讓該姓氏的歷代祖先能不斷的得到供奉,如此的祖先崇拜,無形中也成為台灣移民社會草創時代的一種生存力量。修譜以及建祠堂便是這種力量的表現。


[110巷3號]

上周日北部天氣陰霾,天空還偶爾飄著毛毛細雨,我們走訪新屋范姜古厝,體會另一種古厝之美。怪我沒做好功課急忙出發,忽略了范姜古厝群應有五處,照地址看來應該都在附近,而我不知那天怎麼了,竟然沒再往下走訪,這似乎不像平常的自己。


[3號厝萬字磚牆]

范姜古厝群在進入新屋鄉中正路
110巷後就能發現,這是一整片的古厝聚落,當下會讚嘆這樣的古厝聚落是這麼美麗與保存完善,因為在自己以往所拜訪的古厝中,這樣的畫面算是壯觀而少見。


[3號厝門楣]

小心翼翼的走在午後的客家庄中,害怕自己的行徑打斷了正在午睡的主人,那是不受歡迎的。
1號的古厝算是面積較為廣大的一處,橘紅色的建物不同於以往的古厝顏色,顯得淺淡與樸素。屋脊上的燕尾斑駁但不失原始的風味,樨頭上的泥塑早已不復見,水井旁的地磚顯現較新的補強痕跡,上頭刻印著「TR」字樣。正廳已經有部分坍塌,看來沒有要修復的意思,不過這處保存的還不錯,在拜訪的同時也沒人打擾,應該已經無人居住,只有正廳還恭奉著祖先牌位。


[1號厝地面TR磚]

2
號古厝就顯現不同許多,屋身為白色,門楣橫書書寫「陶渭流芳」,三合院顯得比1號狹小,感覺更為樸實,這裡沒有燕尾,只是我在屋旁一處發現古井,古井旁還留有主人的敬告字語,蠻有意思。由於此宅內有小黑狗不友善的鳴叫,讓我無法多待只好往下拜訪。


[2號厝古井]

拜訪3號厝讓我有些猶豫,因為主人在家,我詢問得到首肯才放心進入三合院拍攝。三合院兩旁皆有養狗,狗兒的吠聲不斷,顯然對我的造訪感到不悅,但是待久了那吠聲漸漸停止,我想是懶得多費口舌,空氣中顯得寧靜,雨絲依舊不斷,讓拜訪的心情頓時沈靜許多。


[2號厝外觀]

3
號古厝顯得美麗,火型的山牆馬背懸魚圖案讓人驚艷。以泥塑雕成花籃壁飾,聽說范姜家族為大地主,對佃農照顧有佳,佃農為了感恩常送花答謝,後來竟累積滿屋角,索性塑成花籃壁飾綴於山牆,蠻有意思的典故由來。


[花籃壁飾懸魚]

樨頭還稍保有原來的樣子,雖然半數皆已剝落,但是不難看出雕刻的應為歷史故事。正廳門楣的「陶渭流芳」以黃色的陶瓷瓦片剪黏,額匾下方放置一對麒麟與一面八卦鏡,顯得富麗。屋簷下的水車堵用交趾陶燒製人物與動物塑像,應該也是歷史故事,只是多半毀損看不太清晰,算是有些可惜。正廳牆面的萬字形牆面很美,好像是我首次看到。


[3號厝水車堵]

一個下雨的午後,一個旅人靜靜的拍攝古厝,在三合院裡探索屋舍的一磚一瓦。而主人在一旁搖著娃娃車哄著娃兒睡午覺,兩旁的狗兒不友善的狂吠,想像畫面還真好玩。我遺漏范姜開放的祖厝與另一處6號厝,真是有些遺憾。或許是上天為我的下次拜訪埋下伏筆,這樣才有再訪的理由吧!


[1號厝內發現從水泥牆串出的日日春]

更多范姜古厝群的照片,可按下連結
è按我按我

關於范姜古厝可以參考此網址è按我按我

范姜古厝群地址:桃園縣新屋鄉中正路1236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3) 人氣()